200多万亩,年产量60多万吨,居全国第7位。花生生长优势区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鄂东北和鄂中丘陵地区。目前,我省花生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布局比较分散、品种较杂、产业化组织程度低、深加工开发不够等。
花生科技示基地选址在全国具有良好声誉的红安县建设,主要开展花生优良品种、高效种植技术及加工技术的综合性试验示。一方面,组织开展花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示推广地膜覆盖等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支持休闲花生食品等花生加工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花生的加工转化率。
(二)优势及特色畜禽科技示基地 1、优质三元猪科技示基地
我省是传统养猪大省,2006年出栏牲猪3100多万头,居全国第8位,种猪数量和品质居全国第1位;猪肉产量和养猪业产值分别约占全省肉类总产量和畜牧业产值的78%和62%,市场覆盖国25个省、市,也是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增长点。建设中的与肉类加工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优质三元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江汉平原、鄂中和鄂东地区的20多个县(市区),其中,潜江、仙桃、钟祥、松滋、襄阳、曾都、枣阳等县(市区)年出栏头数达100万头以上。
优质三元猪科技示基地主要面向优质三元猪产业带的建设和发展,重点加强优质猪专门化新品系选育及绿色养殖、加工技术的研究与示,以满足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提高牲猪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争实现规模养殖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提升。
——优质猪专门化新品系选育及繁殖示基地。以省原种猪场等为主要依托,在、荆州所辖县(市区)选点建设1-2个种猪选育示基地,主要开展瘦肉猪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新技术研究,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猪专门化新品系。
——优质猪规模化绿色养殖及加工示基地。以健康集团、中粮、双汇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在松滋、通城、钟祥、兴山、大冶等县(市区)建立3-5个优质猪规模化绿色养殖及加工示基地,分别开展养殖小区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示、牲猪规模化健康养殖综合集成示、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安全优质保健猪肉制品的开发与产业化,促进牲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支持加快优质猪专用绿色饲料的开发和产业化,保障产业带建设发展的需要,发展壮大新型饲料产业。
2、特色家禽(蛋)科技示基地
是全国家禽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襄汉公路沿线及江汉平原腹地的十几个县市,家禽品种资源丰富,禽肉和禽蛋制品远销江、浙、广、深,深受消费者欢迎。2005年,全省家禽存笼2.5亿只,年出笼3.7亿只,年产禽蛋121万吨,鸭鹅肉产量13万吨。
目前,我省家禽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殖经营分散、品种良莠不齐、技术规化程度不高、综合配套技术滞后、加工产品品种不多等,结合各地的发展情况,重点依托神丹公司、精武公司、华扬畜禽公司等骨干企业,择优选择两大主要养殖区的安陆、团风、宜城、仙桃等县市,建立3—5个“家禽规化养殖及蛋品加工”、“蛋鸡规化养殖及蛋品加工”、“肉鸭规化养殖及加工”、“肥肝鹅化养殖及加工”示基地,主要开展禽新品种培育、引进与改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疫病综合防治和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禽产品系列加工及专用饲料的开发生产等,建立完善品种、饲养、免疫、环境、肉质评定、加工等标准体系,提升我省养禽业的竞争能力,打造禽类产品品牌。
3、奶牛科技示基地
我省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主要分布于以、为中心的周边县(市区),随着蒙牛、伊利、太子奶、娃哈哈、喜旺等奶制品加工企业先后落户,近年来我省奶牛业呈较快发展态势。2006年全省奶牛存栏
4.85万头,2007年全省奶类产量达15.5万吨,同比增长11.8%。目前奶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殖地区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奶源不足,鲜奶收购竞争激烈;奶牛养殖前景广阔。
奶牛规模化养殖及奶品加工示基地(2—3个),重点依托惠尔康扬子江乳业、喜旺乳品厂、黄冈伊利乳业等骨干企业,择优选择东西湖、点军、黄冈等地建设,主要开展奶牛品种引进与改良、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饲料种植与高效利用、重大疫病防治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优质牛奶制品的开发与产业化等,促进我省奶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4、肉羊科技示基地
2006年,全省存栏肉羊319万只,出栏肉羊393万只,产出羊肉6.45万吨。目前肉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退化,生产性能较低;饲养技术水平及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加工滞后等。
肉羊规模化健康养殖及加工示基地(1—2个),重点依托麻城市麻城黑山羊种羊场、郧西天源名特畜产品开发中心等企业,择优选择麻城、郧西等县市建设,主要开展肉羊品种改良、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肉羊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等,提升肉羊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名特水产科技示基地
我省淡水养殖资源丰富,可养水面73.4万公顷,有经济鱼类130多种,淡水鱼产量及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及清江、丹江口两大库区,主要优势、特色品种有:四大家鱼、武昌鱼、鲟鱼、叉尾鮰鱼及鳝鳅、河蟹、小龙虾等。当前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养殖产品结构不够优化,高价值的名特水产品所占比例较低;水面资源过度利用,健康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特色水产苗种紧缺且质量不优;水产加工业发
展滞后等。
名特水产科技示基地除了为四大家鱼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外,重点是要着力解决名优和特色水产生产过程中的种苗繁育、病害防治、水域环境保护及治理等紧迫问题,为加快发展名特水产品,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四大家鱼高效养殖示基地。四大家鱼以江汉平原为主要养殖区域,示基地重点选择仙桃等县市建设,主要解决病害防治、水域环境保护及治理等,实现高产、高效、健康养殖。
——武昌鱼生态养殖示基地。产品不仅深受国消费者欢迎,而且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示基地主要依托武昌鱼集团,选址市建设,一方面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开展武昌鱼生态养殖示;另一方面开展深加工、精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做强“武昌鱼”品牌。
——鲟鱼、鮰鱼高效健康养殖及加工示基地。清江高坝洲库区是我国最大的鲟鱼、鮰鱼养殖基地。以天峡鲟业、嘉鱼县美国斑点叉尾鮰专业养殖场等企业为主要依托,择优选择宜都、嘉鱼等县市建设1—2个鲟鱼、鮰鱼高效健康养殖及加工示基地。重点研究鲟鱼、鮰鱼苗种大批量繁育关键技术,提高鱼种成活率;开展水体环境控制技术研究,降低鲟鱼、鮰鱼疾病发生率,建立高效、健康养殖控制体系;同时,开发鲟鱼、鮰鱼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技术。
——野生小龙虾种繁及养殖示基地。目前小龙虾产品供不应求,加工及出口的虾源紧缺,市场空间广阔。择优选择潜江、孝南、沙市等县(市区),建设1—2个小龙虾种繁及养殖示基地,主要研究示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稻田、池塘高效绿色养殖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龙虾出口深加工及虾壳综合利用新技术等。
——鳝鳅、河蟹种繁及养殖示基地。重点依托久加久水产公司等企业,择优选择洪湖等县(市区),建设1—2个鳝鳅、河蟹种繁及养殖示基地,主要组织开展鳝鳅、河蟹种苗批量繁育技术、病害综合防
治技术、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产品深加工技术等的研究与示。
(四)特色林果科技示基地 1、林纸(板)一体化科技示基地
我省树人工林达600万亩,以树为原料的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15家),年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初步形成了资源引项目、项目建基地、基地连龙头、龙头兴产业的树产业化发展格局。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鄂南及周边地区、鄂西及及鄂北岗地等三大区域。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优良新品种缺乏,良种更新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标准化种植技术未进行有效组装,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加工技术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等。
林纸(板)一体化示基地。以巨宁森工、吉象、福汉木业、晨鸣纸业、华海纸业等企业为主要依托,择优选择赤壁、南漳、石首、汉南等县(市区),建立2—3个林纸(板)一体化科技示基地,主要开展树新品系改良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示、树密度、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定向培育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林地生产力维护与提高技术研究示,着力解决品种及林地退化问题;同时,支持开展人造板、纸品的开发及工艺创新,做大做强人工林产业和品牌企业。
2、柑桔科技示基地
我省是全国柑桔主要产区之一,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列全国第7位和第6位;主要产区包括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其中三峡库区被列为国家长江上中游柑桔优势区域;三峡脐橙、密桔等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柑橘无公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柑橘采后保鲜储运及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不够,新品种选育不能满足品种更新换代的要求等。
依托省果树良繁场、荣盛食品、秭归帝元食品罐头、丹江口市蔡
湖北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