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江苏省昆山市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江苏省昆山市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将对应试题的答案符号按要求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作答,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K 39 Mn 55

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广泛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短途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2.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可用于汽车车身的玻璃钢是一种

A.金属材料 B.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具有较强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豆油 B.米饭 C.牛肉 D.西红柿 4.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炼铁 B.干冰制冷 C.海水晒盐 D.风能发电 5.最近,苏州地区火灾频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下列图标和消防安全相关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8.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9.下列实验操作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10.明矾[KAl(SO4)n·12H2O]可作为净水剂,其中n的值为

A. 2 B. 3 C. 4 D. 5

11.小汽车在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会瞬间弹出,在0.01秒内引发下列化学反应: 2NaN3+NH4NO3=3X↑+2Na+N2O↑+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NO C.N2O3 D.NO2 1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 — 3个氢元素 B.O2 — 2个氧原子 C.SO3 — 1个三氧化硫分子 D.Fe+3 — 1个铁离子 1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14.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 ++2-2-

A.Cu、NH4、Cl、NO3B.H、K、CO3 、SO4

++-2- + 2+-2-

C.H、Na、OH、SO4D.Na、Ca、NO3、CO3

15.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乙>甲 16.区分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灼烧法区分棉纱线和羊绒线

C.用熟石灰区分尿素和氯化铵 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1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木炭、活性炭都具有一定的吸附性

B.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9.下列有关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保存方法 原因 A 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 白磷着火点低 B 浓盐酸应密封保存 浓盐酸易挥发 C 浓硫酸应密封保存 浓硫酸在空气中易吸水 D 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0.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1.欲在铁架台上用蒸发皿加热蒸发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应最先进行的是

A.固定铁圈 B.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C.放置酒精灯 D.点燃酒精灯

22.已知FeCl3和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以下的:

①实验温度 ②H2O2的浓度 ③催化剂质量 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下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第一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

24.向微型实验仪器井穴板的4个井穴(已编号)中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3滴,再各加1滴紫色石蕊试液(所有试剂用量共约0.8m),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由本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②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③用微型实验仪器做实验可节省药品 ④微型实验可减少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X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Y和Z,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Z都是有机物 B.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 C.X可由淀粉转化得到 D.Y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6.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5g B.10g C.20g D.50g 2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洗气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后过滤 C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的硝酸钙溶液后过滤 D KNO3溶液 KCl 加过量的AgNO3溶液后过滤 28.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29.4.6g某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没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一定没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30.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食电”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氧气 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如图所示,若将稀硫酸比作初三学生,要求在演练”中按照“距离最短”的原则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出口处,已知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中各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后才能到达出

“应急疏散到在每层口处。请

分别写出疏散路线上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第五层: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第四层: ,

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3)第三层: ,

该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 热”)反应;

(4)第二层: ; (5)第一层: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6)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在疏散路线上

无法通过第 层。

32.(5分)图一和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在图二中,转化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则转化1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

(4)在图三中,若M、N各代表一种纯净物,W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分别写出转化1和转化2的化学方程

式: 、 。

33.(5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请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的是 。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规范操作是 。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目的是 。

34.(7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

(1)t0 ~ t1和t4 ~ 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其原因分别是:t0 ~ t1时段: ;t4 ~ t5时

段: 。

(2)列式计算该同学取用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3)请在图B的坐标系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 ~ t5时段变化的示意图。

图A 图B

35.(8分)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加入NaOH溶液主要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加入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过量,可在后续的流程中加入适量的

(填名称)除去。

江苏省昆山市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昆山市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将对应试题的答案符号按要求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lur39pzb5dq8n1sig30fluh9boav00uk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