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型,是在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得区别于联系。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从中西绘画在构思的巧妙、构图的趣味、形式的新颖以及中国山水画中“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艺术美,了解不同美术作品在画面的情趣、意境上的处理方法,更应该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使学生理解只有运用真挚的感情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观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和上学期对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欣赏评述能力。但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于情趣和意境这样较高层次的欣赏还力不从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
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使其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情感方面理解作品,同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其他作品。
2.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体验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纸 笔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明确本节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学习任务: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表现方法,对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2.课堂引导:
教师幻灯片播放拍摄的校园有趣和有意境的图片,用富有生活情趣照片及校园风景美图,使学生充分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增添生活小情趣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明确学习目标和评述方法:
(1)生活中,人们一直在追求有情有趣的事物,艺术
家们也不例外。美术作品的趣味生动、情景交融是众多艺术家追求的表现目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感染力——意境美。
发现美 欣赏美 感悟美 评述美
(2)从三方面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构思 构图 色彩 4、小组探究 合作学习:
(1)欣赏齐白石作品《青蛙》思考: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试着分析几只青蛙的心理活动。
教师小结:本幅《青蛙》充满了齐氏幽默,被芦草缠住脚正在挣扎的小青蛙,三只煞有其事的“开会青蛙”,一副不可叫人听去的神秘。画面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虚实得当,主次分明,两主角各有神态,手舞足蹈的发言者,屏气聚神的聆听着,愈加辩驳的质疑者,不由不跌进故事里。
(2)欣赏俄国画家夏加尔作品《散步》感受作品情趣坐在。
教师小结:夏加尔对生活的爱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对妻子贝拉的爱。《散步》是结婚三年后画的,此时的夏加尔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他高高扬起手臂,拉着飘在空中的爱妻贝拉,在平原上愉快地散着步。因此画中色彩明亮,特别是那左下角红色的花布,充分体现了喜庆的情绪。只有热爱生活,用心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教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