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1教案(2019最新修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竹里馆》 王维 1、朗读指导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 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 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5、诗歌鉴赏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6、巩固练习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7、拓展延伸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1、与诗人相遇 大声地吟读

第一遍读:整体把握,读准语音 划分节奏

第二遍读:体味情感,注意语速

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大体整齐的停顿次数。 七言绝句诗,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2、和诗人同行 生动地译读 1﹑以诗译诗 2﹑力求押韵 3﹑解释扩展 以诗译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品诗人笔法 妙点揣摩

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品析。 解词助读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玉笛】:形容笛的精美。 【故园】:故乡,家乡。 3、跟诗人对话 优美地说读

1﹑对诗人说话,用第 二人称“你” 2﹑想象合理的细节 3﹑语言简洁 4、飞扬神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纷飞的雨雾洒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啊,诗人啊,你是不是打着伞在山中的小路上行走。

5、游子深情 思乡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第二课时

三、学习《逢入京使》 唐 岑参 1、关于作者

岑参: 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2、朗读指导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1教案(2019最新修订)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0y12m0p29d31q9p63i6j6mw9sjhs00dr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