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财政学 第七版 陈共 简答题 论述题 选择题 超强总结 复习必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同时,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

第三,统一个人所得税,取消原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统一实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是主要对收入较高者征收,对中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

第四,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如调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和工资调节税;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盐税并入资源税,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等。改革后的税种设置将由原有的32个减至23个。

20、试析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32)《考前辅导》329页

答:(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与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 第一,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给量,这个增量可视为财政借款的最大限额,在这个限度内的财政借款,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

第二,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则比较复杂,这要结合什么人(或单位)购买以及用什么钱购买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如果由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就可能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

(1) 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第一,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

第二,通过不同的弥补方式,财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后一种情况仅仅改变总需求结构,并不增加总需求规模,即使在短缺性经济中也是如此。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赤字的排挤效应一般是指财政赤字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问题。如果中国真的存在着排挤效应,那么,还应提出谁排挤谁的问题。在中国,国家财政理应承担那些关系国民经济长期协调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但由于财政困难特别是中央财政困难,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内投资的比重1995年已下降到3.1%,而其中包括部门投资在内的企业自筹投资占53.2%,国内贷款占21%。由此不难判断究竟是谁排挤谁的问题。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第一,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 第二,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 21、试析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答:(1)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而言。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2)对财政平衡不可以作绝对的理解。

第一,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第二,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 第三,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 第四,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有如下恒等式,C+S+T+M=C+I+G+X恒等式的左边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右边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这个恒等式可以理解为,不论经济处于何种状态,在给定的时期内,作为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为总需求的支出流量。

根据恒等式,我们可以列出描述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I)+(M-X)

恒等式的左边表示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当G>T时,政府预算出现赤字,当GI,非政府部门的储蓄大于投资,有结余资金,反之,则储蓄、投资账户出现赤字。当M

在封闭经济中M-X=0,G-T=S-I表明一个部门的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来弥补,还可以动员国际资源。假设M-X>0,则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况,这表明一部分国外资源流入国内以补充国内总供给。

21

从以上的恒等式的分析,对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公式中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22、试析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肯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平划分,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

(1) 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

感。

(2) 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对个人转移支付计划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这种政策是政策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地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

1、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减税,民间可支配收入增加,扩大社会总需

求。供给方面:流转税减少,刺激供给,扩张效应。需求方面:所得税减少,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扩张效应。) 2、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增税收,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 3、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扩张又不紧缩。在一般情况

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平衡。但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23、试论财政政策工具体系及其运用。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它具有分配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些待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税收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体现出来。

公债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它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公债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排挤效应、货币效应和收入效应。

公共支出主要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

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政府投资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投资的主要项目是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在各国都是被当作一种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来使用的。

24、怎样认识和评价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如何。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为有效,反之,则无效。但要作出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的判断,则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还要分析达到目标现时付出的代价。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讨论一下政策效应的评价问题。

财政政策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构成该项政策的“成本”,而某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效益”。

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积极作用/政策研究费用+政策执行费用+补偿费用(或效率损失) 这一表达式说明,要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作出判断。

财政政策效应偏差问题。政策效应偏差是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发生了偏离。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

22

偏差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反映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调整政策的效果不明显;(2)过去的“包干”政策负效应较大;(3)财力适当集中的政策难以落实;(4)硬化对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政策,无明显收效。

25、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如何进行配合?《考前辅导》331页 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第一,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

第二,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首先,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其次,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第三,二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首先,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其次,银行本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

第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

第二,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第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第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26、试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中提出的具体措施。 1、 编制“部门预算”,统一管理。部门预算综合了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的各种资金。

2、 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以前的预算过分简单,没有落实到具体支出项目,同时编制时间滞后。 3、 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超额收入管理不严,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编制超收使用计划。 4、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科目的资金调剂随意,严格执行预算。

5、 过去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曾提过多项措施,《决定》又重申了三项措施:一是采取措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二

是暂不能纳入预算骨的必须编制收支计划,不能随收随支;三是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便于人大监督。

27、试述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因而,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是财政政策对及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性任务。

2、改革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动力,我国当前仍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而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财政职能随之转变。

3、自从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实现“软着陆”,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因而实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升级的结构性调整,刺激有效需求并增加有效供给,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

23

在1997年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是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二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三是大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四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五是大力支持抗洪救灾 28、试论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税制深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最适课税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最适课税理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和最适所得课税理论。最适课税理论是适应特定的经济、政治、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条件,需要基本范围更大的最适税制框架。

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借鉴最适课税理论的思想精华,我国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宽税基、低税率、差别待遇、严格管理。

宽税基要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一是从整个税制来看,税基是所得还是消费,它涉及到税制模式的最覆盖确立。二是从单个税种来看,税基就是计税基础,它涉及到这种税的征税范围和减免规定。就我国的情况来看,税基主要是消费,某些主要税种的税基要拓宽,重点在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低税率不是说要一味地降低税率,也不是紧随发达国家的税率降低而降低,而是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履行职能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税率。

差别待遇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现行税制,税收差别待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税种上的差异,二是税率上的差异,三是税收优惠上的差异。

严格管理是指政府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管理费用低廉。 29、试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理论依据。 1、 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公共物品理论)

在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下,由各级预算主体分级执行财政职能,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财力,从而满足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分层次的,因而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一。公共需要的层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支出角度分析,按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另一个方面则是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收入来源的层次性。

从中央到地方收支运行的结果看总是要对称的,只有收支对称才能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从这个意义说,收入划分受支出划分的制约,也就是受公共需要受益范围的制约。但是,由于各地方支出需要和收入能力是不对称的,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来调节这种不对称,所以划分收入需要遵循另外的标准。

2、 集权与分权关系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作为划分收支的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分级预算体制的一般标准,但各国的收支划分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由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决定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所以,这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一。预算体制本就是政治和经济结合的最明显的体现。如果说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是经济标准,那么集权与分权关系则是政治标准。

30、试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对实行分级预算体制来说,需要将原则具体化。 第二,关于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规范的分级预算体制要求以法律形式具体化,力求分工明确,依法办事。 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而言,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但在具体事项上则不一定完全一致。

2、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待规范。

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关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

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的选择。

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我国现行税制的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均属于这类税种,而分税制将该两种税划归为地方税种只能视为权宜做法。

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

3、 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

4、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

24

目标模式逼近。

第一:目标模式的选择,现行分税制同时并存存量与增量两条转移支付系统。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 与 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的混合模式。

第二:纵向转移的微调,首先是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方法 第三: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 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8. 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 )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 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 )

A、C+V+M B、C+V C、V+M D、C+M 11. 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 )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12.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 )构成. A、c B、v+c 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 )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 )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

25

财政学 第七版 陈共 简答题 论述题 选择题 超强总结 复习必备

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同时,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第三,统一个人所得税,取消原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统一实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是主要对收入较高者征收,对中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第四,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如调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bn6n9vcmo44p5c1brj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