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中“四性”教育的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中“四性”教育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2-09-11T11:52:43.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5期供稿 作者: 魏德翠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乐学”,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魏德翠 山东省寿光市实验中学 262700

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并通过“四性”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教学成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我们立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逐步与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密切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四性”教育为主线,全面对学生进行主体教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乐学”,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原意去学、主动去学、创造性地学。

1.利用数学的趣味性故事,创设“新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热情。如在讲授初中“比数”时,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古印度国王玩国际象棋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弦与教学情境产生共鸣,自发地启动思维机制,快速地进入问题情境。

2.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认知活动的时空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例如我在讲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时,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旋转、拉伸、平移,在立体中多角度地观察异面直线所成角,直观形象。而且旋转产生的动画效果引起了学生巨大的求知热情。现代媒体可产生许多特有的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其极其丰富的动感效果,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直观感,以逼真的形象占领学生的认知空间,变静止为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学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把握新教材内容,构建主体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新教材的内容十分注意学生主体性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者必须挖掘教材,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例如我们在讲解“二倍角公式”时采用了以下授课模式: 1.温故知新,让学生回顾和角公式。

2.提出问题:如果将公式中的α、β特殊化后,你能得到哪些有价值的结论?让学生自主探索。

3.归纳总结学生探索到的“结论”:①导出了诱导公式;②导出了同角关系式;③导出了“二倍角公式”…… 4.去伪存真,进入主题——二倍角的发现、证明与应用(教师引导)。 5.深入探索,揭示内涵(集体讨论)。 6.简单运用与综合运用。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思维之中。通过自已的主体认识,学生不仅发现了“二倍角”,意识到二倍角公式只是和角公式的一个特例,而且对和角公式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犹兴未尽,依样画瓢导出了半角公式、万能公式。主体性教育是指对所用的材料从学习者本身,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去处理加工信息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发现的也许是人们已熟悉的东西,但对自身来说却是某种新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本质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特点去诠释、去领悟,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主体的独立自主性都是极有益处的。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过程是一种对未知探求、创造的过程,“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就是为了不教,其实有成就的人读书时都会设法搞清事物的联系与本质,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能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暴露思维,展示他们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学生解题“成果”的展示,老师的点拨与分析,师生与生生的交流,都能使学生的认识通过内化与外显的交替而逐渐发展、完善。思维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学生们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起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对自己建构的反思,深化其理解,具有很强的认知主体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总之,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即新的学习内容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主

体性教学既需要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又需要借助提出的课题,激发学生议论、探索、研究问题的热情;既需要设问置疑,又需要在研究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需要进行学法的影响,又需要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中“四性”教育的实践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中“四性”教育的实践发表时间:2012-09-11T11:52:43.437Z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5期供稿作者:魏德翠[导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乐学”,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魏德翠山东省寿光市实验中学26270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9fj05byxh47le14lopx1jxus0hl5300vu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