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反思

王文秀

前不久,我在学校的研讨课上执教了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情感性、情境性较强的课文,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父子情深。在本课的执教中,要想上出亮点,上出特色。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打好情感铺垫。

由于小学生对地震知识了解较少,仅凭文中对地震造成的灾难的文字介绍,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为让学生体会文中父亲的了不起,了解地震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于是,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段精心收集的地震影像资料,在声与画的喧染下,学生很快被影片中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地震画面感染了。通过影像资料,为后文学生体会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艰难做好了铺垫。

因为课文写的是美国洛杉矶地震中的故事,离学生实际太远。但同样是亲情,是不分国界的。为拉近学生与文中父亲形象的距离,我想到了前不久发生在我国汶川地区的大地震,便收集了其中一些感人至深的亲情镜头。当数十张令人撕心裂肺的珍贵照片,再配上哀伤凄婉的汶川谣,幻灯片一播出,

不少学生为之动容,还有的留下了眼泪。在学生还沉浸在大难情深的氛围时,我自然引出了课文:是啊,父爱如山,今天我们将要转换一下方向,一起走进美国洛杉矶大地震,认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再次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

二、抓重点句,牵一发动全身。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对此,我采用了抓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如“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我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深入阅读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激发学生想象,让文字在头脑中鲜活起来。

父亲在废墟上挖掘的形象,在文中有一段文字描述,非常感人。如何让父亲的光辉形象从文字中跳跃出来,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呢?让学生想象:在漆黑的夜里,空旷的废墟上,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象:父亲用伤痕累累的双手不停地搬着一块块沉重的砖块、钢筋;父亲的衣服被水泥板挂的破烂不堪,肩膀上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

父亲的双脚磨起了泡,在高低不平的废墟上来回穿梭着。听着学生的这些描述,我非常感动,我知道这是他们把课文读进去了,是用心在读啊!对文中一些句子的理解体会,我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

四、重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本文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其中的文字也是非常感人的。我决定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我采取了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父亲与一个个路人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的执着。在朗读写父亲外貌形象的段落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在废墟上挖掘深埋在废墟下的你,你会怎样来朗读这段话呢?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读的入情入境。 在文中的结尾处,我与学生合作反复读文章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让我们记住“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通过师生一次次铿锵激昂的合作读,升华了情感,掀起了本文学习的高潮。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反思王文秀前不久,我在学校的研讨课上执教了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情感性、情境性较强的课文,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父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2n63x1po0daes3y3831emx02sb1m00vq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