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王鹏:2020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企业经营权是指企业对企业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企业必须严格按上级下达的计划进行生产,现在“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表明企业对企业财产的使用、处分的权利在逐渐扩大,故选择D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与企业职责不分的情况,反映的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排除B 项;经济所有制结构在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时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C项。 【答案】D

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在雅典,行使解释法律、审理案件等司法权的,是通过抽签产生的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并且“规模很大”,公民陪审团成员,表明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故选择C项;通过抽签产生的代表不同阶层的陪审团成员都拥有审判权,排除A项;雅典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代表不同阶层的陪审团成员,罗马则是专业法官和法学家,排除B项;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专政,陪审团代表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 【答案】C

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解析】文艺复兴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也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提倡人的心智和人格的完全发展(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因此蒙田的教育主张,正是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的体现,故选择A项;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于17世纪,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没有涉及“平等”的观念,排除C项;“摆脱了”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排除D项。

【答案】A

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造就了少数的“奢靡之城”,但同时,由于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艰苦,报酬微薄,生活悲惨,给巴黎带来了更多的“悲惨之城”,故选择B项;波旁王朝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就已经灭亡,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没有转移仍然在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没有实行教会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3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美国、加拿大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制订一系列负面清单,加强对金融、海运等基础行业的保护,有利于维护本国的国计民生,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择C项;国家特色产业是指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具有国际、本国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这种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 项;外贸机制是指外贸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这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B项;负面清单的制订,对美国、加拿大有一定的制约性,排除D 项。 【答案】C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 《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

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 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考点】(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美苏冷战、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得出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变化: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根据材料一“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得出中国与联邦德

王鹏:2020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解析

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考点】家庭联产承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0ih6ght03gznb0gt563y3j84vsiw00ac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