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典园林史结课论文

题目:儒释道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学院:园林与林学院 班级:风景园林1102 姓名:王旭 学号:20110997

2013年7月5号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摘要: 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

层次对中国园林施以影响:“道”之自然为其提供形象化的基础,“佛”之自我为其提供抽象化的依据,“儒”家的中庸思想则在二者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度”,来取得平衡。中国园林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园林美学。

关键词 :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影响、发展 一、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几千年的风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儒学在中国存在的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样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处处蕴含深意的人文世界。 人本精神——台在园林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开拓进取、雄姿英发的的文化精神。中国建筑基于对人和社会的重视,以服务人间为主旨,使建筑与人相辅相成。人的舒适度要求以及人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接受能力一直控制着建筑体。

台在夏商周三代还具有极强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而且在最古老的园林中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台是与神话思维紧密关联的,随着人的理想思维的发展,人和天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原始人、夏商周人那里,人必须依附天帝来获得生存的意义,王权的观念也是必须从天帝那里获得自己的神圣性说明。从周公旦的“以德配天”到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开始,人不再是膜拜神灵的卑微小人,人们把自己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凡尘而非天国。通神之台的神学意义也开始慢慢隐退,而登台眺望的游乐功能渐渐成为了造台的唯一目的。 台的功能演变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春秋中叶,礼崩乐坏,诸侯们兴起了一股造台的风潮,在他们眼中台只是作为一种审美享乐之物。楚灵王建造的章华之台极为精致,到处都极尽彤镂之能事,作为供人游乐嬉戏的场所,体现了帝王与民同乐的仁政精神。到了汉代,虽然也有通天台、通天铜柱、承露盘等,但这都仅是处于一种模拟上古的心态表现。

后来,在“仙人好楼居”的观念之下,横木逐层向上堆积的井干楼开始兴起,积土高台开始向木结构转变。台的建筑在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开始渐渐被其他宫殿建筑和山水景观所取代。东汉以后积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逐层叠堆横木的井干式楼也被斗拱式楼阁所取代。楼阁建筑取代了高台建筑,台也就但除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舞台。 君权至上——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

儒家思想也非常注重‘礼”。“礼”字本为宗教的仪节,后来则包括一切社会风欲,习惯与规矩.儒家讲中庸之道,注重万物的合谐,中正,均平,循环的观念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规范更深深影响中国文人的思想。中国传统建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四合院,宫殿、寺院建筑的布局,都喜欢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要求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主张返朴归真,无拘无束,任其自然,其建筑无论在情趣上或构图上都表现出曲哲多变,自由活泼,与中国传统建筑表现气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

首先,园林建筑不追求建筑本身的雄伟壮丽、规整、统一,而一开始就与诗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经过造园家的苦心经营,成为其抒发感情的一种手段。其次,园林建筑的构图法则及形式也与传统形式大相径庭。园林建筑强调的是有法而无定式,即不受任何法规戒律的

羁绊。在布局时相当灵活自如,根据具体的环境运用迥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赋予空间无限的变化。再次,建筑在园林中毕竟属于人工美的范畴,与园林的自然美是相互对立的。怎样处理好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关系,对园林的成败影响很大。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布局时采取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基本原则,力图使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配合,相互增色。因此园林建筑多以轻巧活拨的选型,开敞流通的形式,与自然相谐调,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地。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其原因之一,正是在于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试图探索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旨在使我们认识当时造园者的辜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希望我们能继承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深人发掘,提炼其精华所在,为创造富有时代风貌的新园林服务。 有“力行近乎仁”,他们以自己的勤劳,为国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证,这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 就是说,在中国民众的勤劳力量主导生产,他们的勤劳生产了粮食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保证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富裕和人民的生活康乐;而儒生的知识能力主导了教化他们,教育了普通民众,管理并且使他们正确使用了自身的勤劳,并且还提供了知识成果;而最上层的统治阶级则以其高贵的品格,将其子民的努力引导到一个高尚的目的之上,这个高尚的目标并不是空虚的。物质上大家的努力为大家更好的生活,这可以从我们那时众多的优秀建筑、园林、艺术等中看出来。精神上,看看古代中国众多的文字经典吧,那些微言大义,不比当今纷繁复杂却又空洞无物的印刷品强上一百倍吗?这就是古代中国作为引导者的统治阶级的巨大力量——引导民众为了一种高尚的目的而使用力量。 不仅在这样一个国家秩序中是遵循着儒家的思想,就算在一个家庭中也是如此,有着严格的家庭秩序。可以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规范已经深入生活各个方面,“家国一体”需对应在家中,孝悌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子对父要有绝对的孝,弟弟对于兄长要有绝对的悌,这在国家中就是家中的要对君主的忠,和对同僚的义。国的活动有祭祀、庆典等等,就连国家进账出钱等等都是与家中的活动一一对应。两者是对应的。这才是宗教让人不必每天翻看经典各种规范就像是本能一样贯彻在生活中。 而在朝代替换之时也正是由于统治者的统治力——他们引导民众为高尚生活努力的力量——的萎缩才给了大家推翻其统治的决心和力量。否则,是绝对是不会被推翻的。我们可以看到,那是他们的阶级之间虽然有压迫,但是彼此是非常和谐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在中间阶级的普及下,在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中都取得了效果。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大家都没有意识到。

为了达成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十分看重用来维持社会个阶层秩序的等级制度。构建和表现“等级与秩序”成为中国建筑世代相袭的重要母题。历史上中国官事建筑出现过各种形制,它们绝大多数都与当时的等级体系相衔接,成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僭越的制度。至于这些形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这涵盖了建筑的体谅、造型、结构、材料、装修、色彩、砖瓦等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及。

皇家园林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弘,金碧辉煌,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尽显帝王气派。中国历代统治者继承了儒家的君权至上的文化思想,在造园方面讲究雄壮巨丽。历代帝王营造宫苑的内心写照:非壮丽无以重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他们看来,如果连雄壮巨丽的居所都没有,又有什么能力去称霸天下、驾驭万民呢?唐诗人骆宾王在《帝京篇》中写道“不睹皇居壮,不知天子尊”。

秦汉园囿的阔大壮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始皇扫荡六国后,将天下20万富豪全数迁往都城咸阳,并把灭掉的六国都城拆迁到咸阳北坂。财力、物力、人力、技艺的四重集中使得秦代的宫室规模空前庞大。仅咸阳宫一处就是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秦始皇建于渭水之南的上林苑。著名的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内。当时的阿房宫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一个苑中宫殿尚且如此,上林苑的规模就可想而知了。上林苑吧一条自然的渭水和一座自然的南山都纳在里面,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相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史结课论文题目:儒释道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学院:园林与林学院班级:风景园林1102姓名:王旭学号:20110997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77u2egt5371qz5cno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