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三、 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①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③与某些脏腑(脑、髓、肝、肾、女子胞)关系密切。

2,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①督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生理机能:调节阳经之血,为阳脉之海;反映脑髓和肾的机能。②任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生理机能:调节阴经之血,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③冲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生理机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与女子月经及生育机能有关。④带脉,循行部位:起于季肋;生理机能:约束纵行诸经,主司妇女带下。⑤阴跷脉,循行部位:起于内踝下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阳跷脉,循行部位:起于外踝下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跷脉的生理机能:主司下肢运动,主司眼睑开合。⑥阴维脉,循行部位: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阳维脉,循行部位:起于外踝下。维脉的生理机能:维系全身经脉。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经别,循行分布特点:离合出入。生理机能:①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②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③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④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⑤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2,别络,生理机能:①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关系,②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统一联系,统率其他络脉,③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 3,经筋,生理机能: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五、经络的生理机能

1,沟通联系作用:脏腑与体表的联系,脏腑与官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的联系,经脉之间的关系。

2,运输渗灌作用;3,感应传导作用;4,调节作用

第五章 体 质

一、体质的概念: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

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二、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①脏腑经络的盛衰偏倾决定体质的差异,②经络是体质形成的结构基础,③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六章 病 因

一、病因学的概念: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六淫:1,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2,共同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三、六气的基本概念: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花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四、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邪,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定、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致病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3,湿邪,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湿性黏滞;湿性趋下。

4,燥邪,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龙 任 傢 者 飞 强 伙

2011年12月5日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 - 图文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①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③与某些脏腑(脑、髓、肝、肾、女子胞)关系密切。2,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①督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生理机能:调节阳经之血,为阳脉之海;反映脑髓和肾的机能。②任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生理机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3khu87aeg01k8300wxv0h1ll01f5u01c5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