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9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2种仪器上部约部分。 仪器 1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4 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如制取气体等。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主要用途 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 (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 (夹持、固定的仪器不考虑)。能用该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有 (任填两种)。

26.(3分) 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 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评价。

27.(5分)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2O2

2H2O+ 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

16

的质量是 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 mL的量筒。

28.(8分)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称取x 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 ② 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 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 研细备用;

④ 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

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 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 1 2 3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x应至少称取 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 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提示: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表明,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KClO3质量(g) 2.0 2.0 2.0 其他物质质量(g) ∕ CuO 0.5 MnO2 0.5 待测数据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17

得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29.(4分)现有16 g Fe2O3和CuO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到100 g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然后滴加150 g 16 %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不再改变。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0.(6分)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NaHCO3

和KHCO3固体粉末,充分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右图是加入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该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 g / L)体积的关系。请计算: (1)该盐酸中HCl的质量。

(2)若该盐酸为120 mL时,加入粉末为58.5 g,求产生CO2的体积。

(3)若粉末的质量为x g,该盐酸的体积为140 mL,产生的CO2体积为y L。试写出粉末质量x(g)与产生CO2体积y(L)之间的关系。

附加题(10分)

取MnO2和KClO3的混合物25g,加热至恒重。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的固体加入12g水中,有12g固体未溶,再加入5g水,仍有10g固体未溶。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求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ClO3的质量。 表:KCl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34.4 40 40.3 60 45.8 80 51.1 100 56.3 溶解度(g/100g H2O) 28.0

18

2008年全国初中学生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9 B、C 2 D 10 A、C 3 B 11 D 4 B 12 B 5 D 13 C 6 D 14 B、C 7 A、C 15 B、D 8 C

二、填空题:

16.(2分,每空1分)(1)稳定 (2)①④⑤⑥ (全对1分,有错不给分) 17.(3分)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除氢以外元素的质子数依次增大 (每空1分)(其他 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HCl 10 (共1分)

18.(3分)(1)气-液、气-固 (共1分)(2)a b c (2分,漏1个扣1分,扣完为止) 19.(4分)(1)CO2 + 2 NH3 == CO(NH2)2 + H2O (2分) 733.3 (1分) (2)某些海洋钙质生物(如珊瑚)难于形成外骨架(由碳酸钙构成)。 (1分) 20.(5分)(1)CO2 CaCO3(各1分) (2)铁(1分) (3)C+O2

点燃 CO2 2C+O2

点燃 2CO (各1分)

21.(3分)2 Ca(H2O)b == bCH4 +(2a-b)CO2 (2分) (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a = b (1分)

22.(5分)(1)第一个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因为CaCO3将与HCl反应 (2分) (2)3 Mg(OH)2 + 2 FeCl3 == 3 MgCl2 + 2 Fe (OH)3↓ (2分) Fe (OH)3比Mg(OH)2更难溶 (1分) 23.(7分)(每空1分)(1)否,因为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

(2)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Na2SO4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BaCl2过量。 (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3)除去Ca2+、Ba2+ 一次过滤,简化实验步骤

(4)NaCl、NaOH、Na2CO3 应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HCl,中和NaOH

除去过量的Na2CO3

19

(5)NaOH、BaCl2、Na2CO3(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4.(8分)

(1)集气瓶中盛20%(其容积)的水,盖上玻璃片,倒置放入水槽中。移去玻璃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H2至满,在水下盖上玻璃片,从水中取出倒置放在桌面上。(2分)

(2)60 80 (各1分) (3)① 按优选法(取中值,氢气占0.7,下同)收集。点火实验,若发生爆炸,在0.7 ~ 0.8中优选继续;若不爆炸,在0.6 ~ 0.7中优选继续;?? (4分) ② 按0.65、0.70、0.75收集实验 (1分)

发生爆炸的上限为:发生爆炸的最大值 ~ (发生爆炸的最大值+ 0.05) (2分)

三、实验题:

25.(4分)(1)

A 仪 器 (1分) (1分) (A若画成具支试管也给分,B若画成蒸馏烧瓶也给分)

(2)①②③④⑤⑥⑧(全对1分,有错不给分) CO2、H2或H2S (1分) 26.(3分)(1)不严谨 还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分) (2)该装置的缺陷是:① 若产生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则会造成空气污染;②若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则无法验证 (各1分) 27.(5分,每空1分)(1)0.4; 4.25% (2)氧气会带走水蒸气

(3)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误差较大;需用500 mL量筒(因为产生氧气的体积约是282 mL)。

28.(8分)(1)1.6 (1分) ①②③ (1分) (2)生成50mL气体所需时间 (1分) (3)a d (2分,错1个扣1分,扣完为止) (4)20.8 mL (1分) (5)

实验步骤 将加热后残留的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后称重CuO的质量 观察是否依旧能加快KClO3的分解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B 将过滤后的CuO重新与KClO3混合加热,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共2分,实验步骤和设计目的全部答对得1分)

20

2009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 

(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2种仪器上部约部分。仪器1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4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如制取气体等。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主要用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3awq6ade27tdil036a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