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 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 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 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 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 决决定的刑期以内。由此,选项 A正确。

《刑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 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 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选项 正确。选项 C属于选项A和B综合的情形,也正确。

先减后并的结果比先并后减的结果要重:一是实际执行的起点刑期提高了, 二是实际执行的刑期可能超过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

这样,

B

“先减后并”可能实际执行刑罚超过 20年,而“先并后减”却不可能超过 20年,答案D错误,是本题的应选选项。 9.

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 逸致人死亡” ?

A. 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 逃往公安机关自首, 被害人因得不到 救助而死亡

B. 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 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 法律责任而逃逸

C. 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 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

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导

为逃避 根据刑”因逃

助而死亡

D. 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答案】C

【逐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 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 逃跑的行为。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 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由此,本题的答 案应当为Co

选项A并非我国司法解释中的法定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但是 在理论上也有可能成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相关情形还有很多,比 如甲追杀乙,不小心撞上了丙,甲为了继续追杀乙,没有理会丙,丙死亡; 甲撞乙重伤,不救人,开车去交管局自首;甲撞乙重伤,不救人,也不跑, 看着乙死了 ;甲撞乙重伤,让车上的其他人开车回家,自己背着被害人上 医院,结果路途过远,被害人失血过多而死亡 (车逃,人未逃)。实际上,命题人正是通过这个选项来揭示出我国《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规定的不妥当性。为了使答案不具有争议性,命题人特意在题干中加了 “根 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这一限定条件,考生应当特别注意。

选贤B属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 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的情形,

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B项错误。

选项D属于上述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情形: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 究,将被

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 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第二百三十四条

D错误。

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故选项 10.

对下列与扰乱市场秩序罪相关的案例的判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所购某名牌轿车行驶不久,发动机就发生故障,经多次修理仍未排除。 甲用牛车拉着该轿车在闹市区展示。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

B. 广告商乙在拍摄某减肥药广告时, 以肥胖的郭某当替身拍摄减肥前的画面, 再以苗条的影视明星刘某作代言人夸赞减肥效果。事后查明,该药具有一定 的减肥作用。乙构成虚假广告罪

C. 丙按照所在企业安排研发出某关键技术,

但其违反保密协议将该技术有偿

提供给其他厂家使用,获利 400万元。丙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D. 章某因房地产开发急需资金, 以高息向丁借款500万元,且按期归还本息。 丁尝到甜头后,多次发放高利贷,非法获利数百万元。丁构成非法经营罪 【答案】C

【逐项解析】损害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商 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

44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甲的行为并没有造成他人重大损失,不 构成犯罪。选项 A错误。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

传,情节严重的行为。由于乙的药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只是属于经济法上 的虚假宣传行为,不构成刑法上犯罪,选项 B错误。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 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

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 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 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 前款所列行为,获取、 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丙的行为属于第三种情形,因此选项

C为应选选项。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丁的行为构成高利转贷罪,而非非法经营罪。选 项D错误。 【常见错误】混淆高利转贷罪与非法经营罪。考生应当详细识记非法经营罪 的各种情况,不能将非法经营罪当成是“口袋罪”。 11.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B. 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 构成贷款诈骗罪

C. 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 款诈骗罪

D. 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答案】D

【逐项解析】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 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的

行为,常见 有以 下几 种情 形:(一)编造 引进 资金、项目 等虚 假 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 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高利转贷罪区分的

关键,是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 申请贷款时是否使用了刑法规定的诈骗手段 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

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 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取

得贷款后是否按贷款用途使用;是否使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是否携款 潜逃;到期后是否积极准备偿还贷款等等。如此,选项 A属于借贷纠纷,不是贷款诈骗,不应入选。选贤 入选。而选项 D明显属于贷款诈骗,是本题的选项。

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

要》规定:“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 条的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 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 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 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 罪定 罪处罚。”由此,选项 C中的丙应当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非贷款诈 骗罪,选项C不应选。

【常见错误】不能区分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高利转贷罪。 12.

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属于高利转贷罪,不应

A. 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 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 施奸淫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

B. 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 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 罪实行数罪并罚

C. 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丙的行 为虽然触犯了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强奸罪,但只能以组织他人偷越 国(边)境罪定罪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解析

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kg51skdg7zlrl1bkfq6d7jn4l91z0134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