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简介

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概念: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 1.桑代克

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

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 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2) 效果律(law of effect) 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约翰·华生 基本观点:

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实验内容:小艾伯特惧鼠实验

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有11个月又5天。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无条件刺激是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声音,因此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在白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为反应。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

3、斯金纳 基本观点:

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他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

他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 强化类型: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例如,当饥饿的白鼠按动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例如,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开关时停止电击,停止电击就是负强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除了对正强化与负强化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例如,食物和水等可以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后来作为与一级强化或其它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例如,斯金纳箱里的灯光。斯金纳认为,对于人类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斯金纳从事实验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论述和澄清强化的类型和强化的安排对学习测度的影响。学习测度主要包括习得速度、反应速度和消退速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斯金纳在强化安排方面的实验,是他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斯金纳认为,在行为实验分析中,最容易控制的、最有效的变量是给予强化的方式。在一种仔细控制的实验情境中,实验者可以精确地决定使用什么类型的强化,以及怎样给予、何时给予强化。也就是说,实验者完全可以控

制强化程序。

实验内容: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仪器,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斯金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用白鼠为被试对象) 程序教学的原则:

1) 积极反应原则。2) 小步子原则。3) 及时强化原则。4) 自定步调原则。 5) 低错误率原则。

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罗特、多拉德 基本概念:

社会学习理论阐述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尤其强调人类具有象征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省能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主要观点: 1、行为预测理论:

行为潜能 behavior potential—在某一特定场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 预期 expectancy—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强化的可能性 强化值 reinforcement value—对某种强化的喜好程度 BP=E+RV 2、控制点理论:

内控—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导致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结果 外控—自己身上将发生什么是由他们自己不可控的外力决定的

社会认知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

基本概念: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社会认知论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及认知学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述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刺激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1cd499tot68ub00wtu64vbt01gdo5005d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